2025年10月23日,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召开。本届大会注册人数突破1.2万人,汇聚了来自全球计算机领域的顶尖学者、产业领袖与青年学子,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大模型、低空经济、智能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在王轩老师、张加佳老师、漆舒汉老师等带领下,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师生一行积极参与本次盛会,深入多个论坛进行学习与交流。
把握前沿脉搏,参与主会场学术盛宴
大会日程为期三天,上午的特邀报告环节汇聚了赵沁平、郑庆华、胡事民、李惠、何友等多位院士,以及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周红、天翼云首席专家江峰、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李斌、淘天集团首席科学家郑波、OPPO副总裁廖劲松等产业界领袖,就虚拟现实、机器记忆智能、大模型评测、低空经济、未来计算、智能超算、多模态生成、AI健康等前沿方向做了精彩分享。下午的前沿技术论坛更是精彩纷呈,大会组织了超过百场专题讨论。中心参会师生结合自身研究方向,选择性参加了包括低空经济、决策智能、大模型、强化学习等多个领域的技术论坛,与讲者和同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合影
(左起张加佳老师、王轩老师、ACM主席亚尼斯・约安尼迪斯、清华计算机专业前党委书记、教授杨士强、郑毅)

主会场论坛

中心参会师生合影
复杂决策系统建模讲座,大模型作为社会模拟中的智能体
10 月 22 日下午,中心部分师生参加“经济学×人工智能:复杂决策系统的建模与设计”专题讲座。讲座汇集了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的教授,聚焦“大模型——智能体”跃迁,讨论了搜索智能体与记忆智能体在信息处理上的异同,探讨如何融合两者优势构建具有动态规划、实时反思与长期记忆能力的智能决策架构。
讲座核心环节演示将大模型作为社会智能体的实验,通过信息投放、人群分布、交互规则与演化动力的一致性校准,将大模型智能体与轻量代理混合部署,可在数小时内完成百万级网民的在线社会模拟,实现舆情探索、信息传播分析、政策干预评估等任务。在应用场景中,首先要为智能体进行合理的环境搭建,然后进行个体层面与宏观层面的研究,以及进行外部干预实验。论坛为资源分配、社会契约与公共政策仿真等交叉方向打开了新科研路径。

“经济学×人工智能:复杂决策系统的建模与设计”专题讲座
参与低空经济论坛,把握产研融合新动向
10月23日下午,中心部分师生到哈尔滨工程大学参加了“第五元素:低空经济发展的高峡平湖”专题思辨论坛。该论坛围绕低空经济从“风险矛盾”向“平稳发展新动能”的转化路径展开,从技术、商业与法律等多维度展开深度探讨。论坛汇集了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以及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的专家学者,现场观点碰撞热烈,思辨氛围浓厚。
同学们通过本次论坛,对低空经济所涉及的空域管理、边缘智能、集群协同、法律监管等关键议题有了系统认识,也感受到学术研究对接产业实际需求的迫切性与可能性。本场论坛由深圳市计算机学会等单位联合承办,中心负责人王轩教授担任深圳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

哈尔滨工程大学 “第五元素:低空经济发展的高峡平湖”专题思辨论坛
投身决策智能研讨,探索AI融合新路径
10月24日下午,中心部分师生参加了由CCF YOCSEF深圳主办的技术论坛 “深度推理赋能决策智能:强化学习与大模型的碰撞与融合”。本场论坛聚焦于当前人工智能从“生成”走向“行动”的关键阶段,探讨如何将大模型的深度推理与强化学习的试错机制相融合,以构建更可靠、可解释的智能体架构。
中心漆舒汉教授作为YOCSEF深圳主席,在论坛上介绍了YOCSEF的宗旨与品牌活动。张民、黄民烈、彭佩玺、郝建业等多位专家围绕智能体决策的前沿挑战与发展路径作了精彩报告,并展开深入思辨。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论坛,对强化学习与大模型结合的技术前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自身科研方向有了新的思考。

漆舒汉教授介绍YOCSEF
相聚冰城续情谊,访校交流促联系
会议期间,中心师生与多位毕业校友欢聚交流,包括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刘泽超、关键,兰州大学的李化乐,以及国家网信办的李晔。大家回顾了在中心求学期间的美好时光,分享了各自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与体会。此外,在王轩老师的带领下,中心师生还访问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及哈尔滨工程大学,就学科建设、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进一步加深了校区之间的情谊与合作基础。

师生参观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哈尔滨工程大学
在交流中拓宽视野,在思考中坚定方向
通过深度参与CNCC2025的系列论坛,中心师生不仅把握了全球计算机科技发展的最新脉搏,更在低空经济、决策智能等具体前沿方向上获得了深刻的启发。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参会极大地开阔了学术视野,增强了对自身研究领域与产业结合的理解,也坚定了未来科研攻关的信心与方向。
中心始终致力于通过组织与鼓励师生参与高水平学术会议,推动学科交叉与科研创新。此次CNCC2025之行,再次体现了中心在活跃学术氛围、培养高水平人才方面的持续努力与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