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网络空间安全中心
面向全国高校招收2019年入学硕士生\博士生
中心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网络空间安全中心成立于2016年。中心主任为方滨兴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心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助理教授3人。
研究中心针对网络空间安全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深圳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及多个来自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课题。
网站链接:http://carc.hitsz.edu.cn/index.html
师资力量
方滨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兼通信安全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理事兼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委员会主席和多个学术期刊的编委,同时也是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863计划信息安全主题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安全重大项目专家组成员、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安全专家咨询组成员。
杨树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管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与挖掘。获得了13项科技进步奖,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及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申请并获得授权的软件著作权62个,申请并获得授权的技术发明专利3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张宏莉,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测量、并行计算等。近年来,主持完成多项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以及省部级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2007年度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张伟哲,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2006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网络空间安全、并行与分布式系统。研究兴趣包括虚拟化、资源管理。
王轩,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信息处理、人工智能、机器博弈、网络安全。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工委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YOCSEF全国学术委员,深圳市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理事。承担或参加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产学研项目以及来自微软、中兴等企业项目40余项。获教育部二等奖、航天部二等奖、省科学技术奖项发明类一等奖、深圳市科技创新奖、深圳市科技进步奖各一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登记软著5项,发表学术论文(SCI /EI)检索百余篇,专著2部。
张春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和物联网技术。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深圳分部执行委员,承担或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重点技术攻关项目以及来自企业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登记软著11项,发表学术论文(SCI /EI)检索50余篇,专著1部。
刘川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教授,博士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访问学者,清华大学客座研究员。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专家,《中国通信(China Communications)》编委,《电子学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特约审稿人。作为核心骨干和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973计划“信息安全理论及若干关键技术”、“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网络化操作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可信软件及服务的度量、评估、认证体系标准研究”。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项目:“面向第三方的云平台可信评测技术及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提供商可信性验证与审计研究”,国家博士后研究基金项目:“带重复数据删除大规模归档存储系统可靠性研究”。
蒋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密码学、云/大数据安全、区块链隐私保护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863(军)项目子课题1项。作为副组长承担863项目1项、863(军)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深圳市科创委国际合作项目、平台项目、深圳市发改委平台项目等7项。作为第三获奖人获得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已发表论文共70余篇,其中SCI索引23篇,CCFEI索引18篇。
廖清,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担任多个著名国际会议及期刊的评委,包括IEEE TKDE,IEEE GLOBECOM,IEEE ICC,IEEE DSC,并参与了多个国家资助项目,包括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香港研究资助局项目。在国际著名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0篇。其中包括IEEE ICDM, ECML PKDD, IEEE ICASSP, IEEE PAKDD, IEEE ICC, IEEE ICMLA, IEEE SMC, IEEE GLOBECOM 等国际一流会议文章,以及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WC),Signal Processing 等国际一流期刊。
漆舒汉,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信息检索、人工智能。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产学研项目及微软、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SCI/EI)检索18篇,申请及获得国家专利7项。
研究成果
研究中心承担国家242项目、总装、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深圳市等资助的多项课题,累计金额超过4000万元,目前在研项目累计金额达2000余万元;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9项;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SCI/EI检索200余篇。
国家242项目—P2P网络信息安全管理。P2P技术作为近十几年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技术之一,极大地提高了网络通信性能。但其分布性、动态性、匿名性等特点,也给信息安全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大量境内外敌对势力、暴恐组织等也利用P2P网络开展反动宣传、暴恐培训、内外通联等非法活动。本项目探索了基于主动方式的P2P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方法,突破了P2P网络规模大、扩散快等特点所带来的敏感信息监测与控管等难题,并定量分析了P2P信息控管的资源消耗理论上限,突破了Skype、Tor等P2P协议未知、内容加密、类别不平衡给P2P流量识别带来的难题,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和稳定性。所研发的P2P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硬件部署规模小,资源占用少,成本低,打击精准高,时效性强,有效遏制了敏感信息在P2P网络中的传播,为国家信息监管和应急响应提供了基本技术支撑手段。本项目成果已被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黑龙江分中心成功应用,并且在浙江广电、上海广电、新疆广电、广东广电等全国19各省市广电部门全面推广使用,为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行业网络信息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装备部项目—网络异常行为分析与主动响应技术。项目研究网络入侵行为分析与主动响应的关键功能技术与方法。构建一个集网络安全检测、响应、诱骗、修复于一体的综合防护平台。力争在自适应的系统主体异常行为感知技术、高性能网络流量分析与识别技术、基于蜜网的入侵行为分析以及低代价、多层次的主动响应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取得突破,为网络主动防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基于Honeyd的行为分析技术。它提供有限的操作系统访问权限,模拟有限的服务,较容易部署和维护。系统能够有效地监控访问者的行为模式,并提取行为特征。智能制定多层次的响应策略。通过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及时的对未知目的的攻击进行行为分析,并根据其性质选择出正确的响应方式,阻止其对我方设备和服务进行攻击。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计划)—云计算环境用户数据隐私保护关键技术。围绕项目中云数据隐私保护的目标,研究在云提供商不完全可信的条件下,如何既能保证用户数据的隐私性,又能利用云平台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课题拟综合采用数据隐私感知、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以期达到最大限度保护用户数据隐私的目的。分析用户需要的隐私级别、量化数据的安全程度、判定是否应采取加密技术以及应采用的加密级别,形成具有隐私感知的云数据存取方案。研究针对密文云数据的基于属性加密和代理重加密的动态数据访问共享技术、基于谓词加密的多条件融合密文云数据查询技术、基于安全多方计算的数据分析与计算技术。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量多元异构网络安全数据汇聚、融合、存储管理与共享。围绕“跨行业、跨领域多元网络安全相关数据按需高效汇聚、融合与公平共享”、“高中低位网络安全相关系统协同联动”和“面向重点目标的网络安全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响应与处置系统的运行协同”三个重大科学问题展开研究,突破“面向高中低位多元异构数据的按需实时汇聚技术”、“基于需求驱动的多视角细粒度数据融合技术”、“基于数据地图与需求牵引的信息共享技术”、“立体综合的多元安全事件建模与关联分析技术”、“基于多线索协同的智能化未知网络攻击发现技术”、“立体化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及可视化技术”、“多态势指数模型协同的重点目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动静融合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追踪溯源技术” 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重点行业网络安全信息共享与态势感知平台,涵盖党政机关、通信行业和工业互联网,并在安全中心、中国移动进行部署和示范应用,提高我国对网络空间安全的整体掌控能力,有望形成我国和国际同行并跑甚至引领式发展的新局面。
学生培养
中心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国家和企业等大型高水平的科技项目中得到锻炼,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中心积极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以及研究生到国际知名合作科研单位进行长短期学术交流,包括东京大学、香港大学等。还为学生组织省内外旅游、聚餐、篮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目前研究中心已为社会培养150余名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去向:
1. 事业单位:中国电子、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工院和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等
2. 大型企业:百度、阿里、腾讯、华为、中兴、美团、平安银行等
3. 留学深造:斯坦福大学、香港大学等
研究中心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推动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和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英国萨莉亚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日本东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kyo)、新加坡国立大学(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等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研究中心拥有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和国际一流的科研环境,拥有一支积极、活跃、勇于开拓、成果卓著的科研团队。
联系方式
请填写《网络空间安全中心导师选择志愿表》(见附件),发送邮件至523519210@qq.com
邮件以“姓名-手机号码-报名”命名,邮件中请包括:个人简历(PDF格式)、成绩单、报名意向:硕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