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交流  > 正文
【教师专访】对话青年拔尖人才高翠芸老师
发布时间:2023-06-09 20:18 浏览:[]

【教师专访】对话青年拔尖人才高翠芸老师


(曹源、焦小倩/文)在本次“对话中心优秀教师”活动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导高翠芸老师与我们分享她的教学和科研经验。高老师是学校青年拔尖人才、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鹏城实验室双聘学者。她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CUHK)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师从IEEE/ACM/AAAS Fellow Prof. Michael R. Lyu。高老师的研究方向是深度学习和软件工程的交叉方向,研究工作已被应用在多个公司的业务场景中。同时,高老师也是2022年CCF-A类会议ICSE杰出论文奖提名者和2022年MobileSoft杰出审稿人奖获得者。


【教学】

高老师的《数字逻辑设计》课程广受同学们好评,但老师仍表示“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作为授课的老师,我认为我们和同学们是一起进步的,每一年教课我都能从同学的反馈中获得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而对于自己为何能收到同学们的好评,她说:“教课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当我们怀着责任心,并投入大量精力的时候,授课的质量也一定不会差”。她同时也表示,“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老师不愿意投入精力教同学,只是作为大学老师还要兼顾其他方面,比如科研和日常生活,大家也分身乏术。只是这段时间我用了很多精力在教课上,所以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

老师同样面临着很多压力,需要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做好平衡。她向我们分享了她求学期间面临压力的办法:“‘做减法’。当我们面对太多悬而未决的事情时,需要放下一些暂时不那么紧急的,先专注几件事,做好这几件事情再来做别的事情。”



【科研】

目前ChatGPT等大模型十分火爆,我们也和老师探讨了其对科研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Q: 请老师介绍一下您在软件工程和机器学习这两个领域研究的内容?

A:我从事的是软件工程和机器学习交叉领域的研究,在本科期间接触了深度学习,在博士期间我一开始关注应用软件上的用户评论,从用户评论中挖掘用户使用问题、软件功能建议等,并将这些呈现给开发者,方便他们进行维护、测试和更新。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也开始研究情感分析、话题检测以及时间序列预测。当前,我主要研究的方向是智能化代码,借助深度学习模型提升软件工程的自动化,提升软件开发、维护等环节中的效率,具体方向包括代码生成、漏洞检测、漏洞修复等。


Q: 老师在目前的研究中有什么值得分享的成果吗?

A: 大模型正在逐渐崛起,这可能会开启一个新的时代。过去我们通常设计专门的深度神经网络来解决某个应用场景中的问题,比如代码漏洞检测、API推荐等,我们在这些方面已经发表了一些论文。然而,现在一个训练良好的模型通过微调可以服务于下游的很多应用场景,我们也正在努力探索这个领域。


Q: 那在这个探索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A: 大模型的发展既带来了很多机遇也带来了很多挑战。挑战在于大模型构建成本高,并且有些训练过程并没有公开。从长期来看,大模型可能会带来很多业务的变化,也会冲击很多岗位,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对软件工程领域来说,大模型的冲击可能没有像对传统NLP那么大。软件工程领域的很多问题,比如漏洞检测,通用大模型的表现仍然比较差。在一些数据量很小或其数据没有被大型模型观察到的领域中,现有的大型模型可能不太适用。所以我觉得我们仍然有机会去做一些研究和探索。此外,大模型本身的安全性、鲁棒性也是值得探究的方向。


Q: 那么,ChatGPT这类大模型对于NLP乃至其他研究而言究竟会有什么影响呢?

A: 很多通用领域对GPT4来说已经是小菜一碟,比如在对话领域,GPT4表现非常出色并且理解能力很强。尽管GPT4在阅读理解、方面知识抽取等领域已经表现出碾压式的优势,但是大模型依赖于网络和云端,在网络不可达或者对响应速度要求非常高的使用场景中,小模型更占优势。此外在低资源的场景中,小模型也有待进一步发掘。


Q:我们最近的科技发展都是以周为单位,一周可能就会有一个新的成果出来颠覆大家的生活,老师您觉得这些科技发展对我们日常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吗?

A:可能会更加便利,我们需要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少,需要去学的东西也越来越少。未来的技术发展可能会朝着越来越封装化的方向发展,这种封装化对于我们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像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发展,再加上现在硬件的迅速发展,两者相结合,我感觉未来会有很多智能化的东西产生,人们考虑的东西会越来越偏向精神层面。


【对同学们的建议】

Q: 老师对于同学的学习和科研有什么建议吗?

A: 我认为每位同学都很优秀,具备自我驱动的能力,因此在学习方面,家长和老师都不需要过多操心。在本科阶段我们可以先为自己制定一些规划,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会让我们更有动力去学习。如果没有规划,我们可能会迷失方向,失去动力。比如,当我大一的时候,我曾经考虑过考研的想法,但是后来发现自己不太适合,于是开始慢慢摸索,考虑去香港读博士。

A:科研上,我认为应该量力而行,因为它是一项锦上添花的事情。如果学业压力不太大,可以尝试从事科研;但如果压力很大,那就不要过度逼自己。不过,如果你对科研感兴趣,一定要去尝试。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科研,但又想去尝试,那么可以先了解一下科研的内容。接下来,可以找一个实验室,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上深入学习。如果有余力的话,可以跟着学长学姐甚至一些博士生去学习一些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得到很多历练,也会拓宽视野。


Q: 好的,谢谢老师这么有教育意义的分享。

A: 哈哈,也谢谢你们,你们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审核 刘洋)


高老师(前排左三)和其他老师、同学们在大南山


高老师(右四)和其他老师、同学们在梧桐山

330AC



高老师(前排右三)和其他老师、同学们在蝴蝶谷



热文排行
推荐阅读